知识写作网

休克患者合适的给氧方式-休克病人适宜的氧流量应为

好久不见,今天给各位带来的是休克病人适宜的氧流量应为,文章中也会对休克患者合适的给氧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人体出现休克现象应怎样治疗?

处理人体休克的关键是尽快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严重的休克,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治,包括输液、血液透析、血管紧张素等治疗方法。在救援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并尽量降低体温,避免过度出汗和呼吸急促。

休克患者合适的给氧方式-休克病人适宜的氧流量应为-图1

(1)补充血容量的目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由于体液分布失调,常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静脉补液的目的在于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流量纠正休克;此外亦为使用血管扩张药创造有利条件。 (2)血容量的补充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下多采取静脉输入法,个别危重休克者还需采取动脉输入法,关于输入液体的组成、量和时间,根据病情轻重未决定。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方法是将病人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的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3)注重给体温过低的休克病人保暖,盖上被、毯。但伴发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予降温。(4)必要的初步治疗。

粘膜出现淤斑或有消化道出血,提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0kPa(60mmHg),虽经大量给氧仍不能改善症状和提高氧分压时,提示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迅速解除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休克是由于强烈的致病因素导致人体全身血容量循环的急剧减少而引起的,遇到病人休克首先要调动病人积极的情绪配合医生治疗,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休克是由于强烈的治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致使人体循环功能急剧减退,以至于部分人体重要生命器官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病理过程。

休克患者合适的给氧方式-休克病人适宜的氧流量应为-图2

可因电流通过心脏引起心室颤动,继而造成心跳骤停;或电流通过呼吸肌引起肌肉强力收缩造成呼吸停止。现场急救 检查伤员 当发现心跳停止时,应马上用力在其心前区用拳叩击两次,然后,触摸颈动脉是否恢复搏动。在心跳停止1min以内,使用心前叩击,可使呼吸停止引起的“电流性昏睡”恢复生命。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及日后预防措施?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场所主要集中在CICU,全天候的侵入性监测和全方位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区域化护理系统的支持下,即使在二级和三级中心,患者也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转诊和救治。

(一)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若周围血管萎隔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同时监测CVP。合理补液:根据心、肺功能、失血、失液量、血压及CVP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预防休克需要从导致休克的原因着手。比如要避免感染,如发生感染要尽快处理;如果有过敏的问题,要注意避开过敏原或者身上备一些相应的药物;心脏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需要各自做出相应的识别和处理,来避免休克。

休克患者合适的给氧方式-休克病人适宜的氧流量应为-图3

心源性休克的保健护理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困难。也可采取平卧位,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论是平卧位还是中凹位,头都应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三凹症等。

必要的初步治疗。因创伤骨折所致的休克给予止痛,骨折固定;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心源性休克给予吸氧等。5注意病人的运送。家里抢救条件有限,需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对休克病人搬运越轻越少越好。应送到离家最近的医院为宜。

(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2)合理补液:若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低,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应予以快速大量补液;若血压降低而中心静脉压升高,则提示有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超负荷,应减慢补液速度,限制补液量,以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2018天津护理学基础知识:休克病人需要怎样进行急救护理措施

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

2、保持病人安静,避免搬动病人。 4心电监护休克病人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掌握病情,用监护仪进行监测。每5~15min准确记录血压、心率的变化。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感染性休克病人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以上,或骤然降至正常以下,此均为危险征兆。

3、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利于呼吸及静脉回流。1头高脚底位,适用于颅脑术后、预防脑水肿及颈椎骨折病人。1半坐卧位应床头抬高30 ~50 ,膝下支架抬起15 ~20 。

4、休克病人应采用仰卧中凹卧位。4饮食护理: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需禁食1~3天,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直至5~6天进食半流质,第7~9天可过渡到软食,术后10~12天开始金属普食。

低,中,高流量吸氧的流量各是多少?

1、医学上定义:吸氧浓度(特指肺泡中氧气浓度)在30%以下,为低浓度;吸氧浓度在30%-50%之间,为中浓度;吸氧浓度在50%以上为高浓度。吸入高浓度氧气,浓度50%以上,连续2天就有可能氧中毒,吸入氧气浓度高于80%,12小时内就有可能氧中毒。

2、低流量吸氧是1-2L/min,中流量吸氧是2-4L/min,高流量吸氧是4-6L/min,氧浓度换算为21+4*氧流量L/min。正常情况下,体内氧的储备量十分有限,每升氧气仅够人体消耗3—4分钟,因此人体必须从体外不断的获得氧气。低张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氧含量减少,导致供氧不足。

3、低流量吸氧是1-2L/min,中流量吸氧是2-4L/min,高流量吸氧是4-6L/min。正常情况下,体内氧的储备量十分有限,每升氧气仅够人体消耗3-4分钟,因此人体必须从体外不断的获得氧气。低张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氧含量减少,导致供氧不足。

心肌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为:①绝对卧床休息1周,护士或家属协助一切日常活动,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②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③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5~7天,发现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室颤动,要立即报告。

急胜心肌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监测心电图、测血压、抽血查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志物。只有对胸片的检查不是此时必需的检查项目。

对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先应该减轻患者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的缺血,缩小梗死范围。护理方面最有效的手段是嘱患者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此外选项中其他几项也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只是选项C首要。

各位小伙伴们,我刚刚为大家分享了有关休克病人适宜的氧流量应为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提出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