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相信很多朋友都对菌痢病人粪便培养取标本不太了解吧,所以小编今天就进行详细解释,还有几点拓展内容,希望能给你一定的启发,让我们现在开始吧!
粪便细菌培养怎么取样
在检查肠道中是否有寄生虫时,应在粪便各个部位都少量取一些。
第一步,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无菌室、培养皿、洗涤液、采样棉签等。无菌室是绝对必要的,因为靠近无菌环境生长的细菌比较纯净。洗涤液用来消毒皿、棉签等。采样棉签必须是消毒过的,以防止细菌的交叉感染。第二步,取样。
只有全身应用足够抗生素时,才可进行取样。白带常规:采集前24小时应禁止房事、盆浴、阴道检查及灌洗等,采集时可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细菌培养一般用无菌棉拭子取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穹后部,宫颈2-3厘米处,转动并停留10-30秒取得。采集后尽快保温送检。否则影响滴虫动力,容易漏检。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诊断
1、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证据。送检标本应注意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2、小儿细菌性痢疾分为普通型和中毒型两种类型。普通型起病迅猛,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患者粪便中可见脓血和黏液,且排便量较少,伴随里急后重的感觉。然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主要影响2-7岁的儿童,其发病迅速,早期症状为高热。
3、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小儿痢疾的原因 尚未入夏,儿科门诊小儿细菌性痢疾患儿已有明显增多趋势。
为提高细菌性痢疾患者大便培养的阳性率,采集大便标本时应注意
【答案】:C 细菌性痢疾确诊的依据是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当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会抑制痢疾杆菌的活性,而降低阳性率。同时在采集标本时,应采集含有大量痢疾杆菌的黏液脓血粪便标本,才能提高病原培养的阳性率。
采集大便标本一般以无菌棉签拭取粪样,应选择含有黏液、脓液及血液的新鲜大便,置于消毒容器内,并及时送检。同时应注意在发病初期(伤寒病人在发病两周时阳性率高)、未用抗生素之前采集,以提高阳性率。
【答案】:C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证据。送检标本应注意做到尽早、新鲜、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可见分散的红细胞,大便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对诊断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价值。宜在抗菌疗法开始前采取标本,取脓血部分,立即送检。搁置过久或与尿液混合,可影响阳性率。采取标本时的病期可以影响阳性结果,发病第1d阳性率。可达50%,第6d降至35%,第10d为18%。多次送检可以提高阳性率。
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菌痢病人粪便培养取标本的详细内容了,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