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相信很多朋友都对问刑条例的修订不太了解吧,所以小编今天就进行详细解释,还有几点拓展内容,希望能给你一定的启发,让我们现在开始吧!
谁知道大明律
洪武六年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刑部尚书刘惟谦等以《律令》为基础,详定大明律。次年二月修成,颁行天下。其篇目仿《唐律》分为《卫禁》、《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
律文卷四《户律·户役》律内亦有隐匿满洲逃亡新旧家人条,格式与甲本同;卷二十三第又三页插补顺治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及同年十一月初七日上谕两道;卷二十四第又四页插补顺治十二年十月初七日上谕一道。
一部是唐代的《唐律》;另一部是明朝的《大明律》。《大明律》是一部比唐律更加有所发展的封建法典。自称“淮右布衣”、“起自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封建法律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视。
《大明律》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明朝主要法典,正式颁行于明洪武三十年,共分7篇,460条。
从明初的法制建设来看,明帝国的法律主要由三块组成:第一块是律令;第二块是大明律;第三块是大诰。这三块最早的是律令。律令——大明律和律令直解律令明史完成于吴元年十二月。
亲,你好!《大明律》第一次颁布是在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直接参与了《大明律》的制订,根据李善长的建议,主要以唐律为参考对象。
问刑条例是哪个朝代的
1、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 轻徭薄赋 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 。
2、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定《问刑条例》。五年后,《大明会典》编撰成功。孝宗在位十八年,强力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
3、自此,我国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命名,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清末,沈家本颁布《大清新刑律》,该刑法典采取总则和分则的编排体例,从而结束了以《名例律》作为刑法典总则篇目的历史。
敕是什么意思?
敕:读chì,本义是:告诫,嘱咐。作动词时,只能用为上级或最高机构、权位极高的人物对下级机构、单位的指示。作名词时,指君王的诏命,诏令。此外, 敕通“饬”。整治的意思。
敕,汉语二级字,读作敕(chì),本义指告诫,嘱咐。
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告诫:申敕。戒敕。古同“饬”,整顿。拼音chì,注音ㄔ_。简体部首攵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繁体部首攴部,五笔86GKIT,五笔98SKTY,仓颉DLOK。
敕的读法是[chì]意思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
委任,任命,如敕目,意思是任命官员的名单。皇帝下命令,如敕赐,意思是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意思是敕命准许。皇帝,帝王自上命下的词语,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敕 [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命。~书。~封。奉~。宣~。告诫:申~。戒~。古同“饬”,整顿。
关于中国刑法的有关书籍
1、《刑法学》(第4版)(作者:陈述):这本书是刑法学的重要教材之一,共有三卷,总计2400多页。全书从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各罪名、刑法的适用等多方面对刑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2、总之,《刑法学讲义》这本书让我对刑法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刑法的应用和实践。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3、目前根据刑法修正案七出版的《刑法一本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李立众编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第6版是比较好的刑法法条类书籍,而且该书在相应法条下汇集了相关的司法解释。
4、《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杜预注:“周之衰,亦为刑书,谓之《九刑》。”春秋时期,郑晋等国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称之为“铸刑书”。《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
5、诉讼法学: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推荐理由:大陆法系诉讼证明责任的经典论著。证明责任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法律人,尤其是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养。
中国古代的刑法?
中国古代酷刑,是为了处死或惩罚犯人的残酷刑法,主要包含凌迟、斩首、腰斩、剥皮、炮烙、宫刑等。著名的有“满清十大酷刑”、“商朝十大酷刑”等。
古代刑罚有:凌迟、车裂、斩首、剥皮、炮烙、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剖腹、抽肠、射杀、沉河、绞缢、黥面、截舌、虿盆、烹煮、大卸八块、红绣鞋等。
刖刑,中国古代刑罚之一,又称剕刑,中国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酷刑有:剥皮、腰斩、车裂(即五马分尸)、大卸八块、凌迟、缢首(即绞刑)、“请君入瓮”(即烹煮)、宫刑、人彘、刖刑、断椎、活埋等等刑罚,不计其数。
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刑条例的修订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