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给各位带来的是中国菌种保藏管理条例的相关解答,其中也会对中国菌种保藏中心有哪些进行详细解释,假如帮助到您,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1、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签署第68号卫生部令,自10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2、黄曲霉、杂色曲霉、梨孢镰刀菌、蛙类霉菌、放线菌属、奴卡氏菌属、石膏样毛癣菌(粉型)、孢子丝菌。四类: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及不属于上述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
3、(三)对人、动物、植物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生产菌种及保密菌种,在供应使用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执行。
4、【答案】:A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5、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级菌(毒)种保藏中心和保藏专业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设立一个。
6、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1、《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于2006年3月27日以农业部令第62号公布,根据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2014年4月25日农业部令2014年第3号、2015年4月29日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
2、第一条 为加强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管理,确保菌种质量,有计划、安全健康地发展食用菌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3、接种时在接种室用灭过菌的打孔器在袋子的两面各打二个接种孔,接上种后用医药胶布粘在接种孔上,然后培养。
4、播种及发菌期管理。采用二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种量的2/3撒于料面,然后将菌种翻入料内,再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层表面,用木板轻轻拍平。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用麦粒种2瓶或棉壳种3瓶。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1、第一条 为加强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管理,确保菌种质量,有计划、安全健康地发展食用菌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第十四条 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报农业部备案。
3、年7月1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农农发〔1996〕6号)予以废止,依照《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领取的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自有效期届满之日起失效。
4、上楼仅提出做的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另需要将1:控制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和2:处置的制度(考核或奖惩制度)3:企业自身的条件(资源和能力,实际的企业方针和目标)要补充完善些。
5、经过清理,决定对《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等6件规章、《关于补充、修订部分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型划分标准的通知》等9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中国菌种保藏管理条例的详细内容了,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谢谢阅读。